服务热线:157017446166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必一运动合肥千万人︱刘德科

发布时间:2025-03-11 22:30:28

  合肥又晋级了。日前,安徽省统计局公布了新数据:2024年末,合肥市常住人口到达了1000.2万。

 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,常住人口突破千万,是一个关键节点。截至2024年末,中国人口超过千万城市一共有18座,分别是重庆、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广州、深圳、武汉、天津、西安、苏州、郑州、杭州、石家庄、临沂、东莞、长沙、青岛与合肥。

  过去十年,中国进步最神速的城市是合肥,没有之一。合肥在短短五年之内跨越了两个关键节点:2020年合肥

  首次突破万亿,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。八年前,我们写过一篇文章,叫做《合肥的委屈》;现在回头再读,有一种事过境迁的感慨。

  合肥正在胜出,继续胜出的概率也大。她生猛,并不莽撞,并且问候了明天。」八年之后,我们还能看到她的生猛与不莽撞。

  人口过千万的合肥,拥有着「一树春风千万枝」的未来;GDP早已过万亿的合肥,不断迸发出「亿万斯年」的穿越感。

  用常识判断,这是不可能的。不止合肥,任何一座城市,倘若要得出这样的结论,很容易:用几个不具有可比性的数据,张冠李戴一下;用几宗裁掉关键部位的案例,偷梁换柱一下。

  除了合肥,三座城市,你应该都是熟悉的,她们有很多故事,有历史的情调,也有情欲般蓬勃的经济态势。

  合肥似乎什么也没有。我们认知一座城市,通常是通过历史、文化、、经济这四个思维。合肥惟一被广为人知的历史差不多就是李鸿章——在「宰相合肥天下瘦」的谚语中,李合肥同学甚至不是一位正面人物。什么?周瑜和包拯也都是合肥的,那太久远了,不说也罢。

  就连饮食文化,也简单得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,「严重好色,轻度」,盐用得重,酱油放得多,喝轻度白酒,吃腌制发酵的菜品,臭鳜鱼啊、毛豆腐啊之类的。

  她的经济,如果你不关心她,她的经济给你感觉肯定是很一般的,毕竟她只是「安徽省会」而已,安徽给你的感觉应该不是富庶之省,恐怕是「安徽黑暗料理」吧。这种习惯性的直觉,甚至让你懒得去查看一下她的宏观数据。你不会关心她的GDP,她的人口净流入,她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,她的政府财政收入……

  合肥凭什么?合肥凭什么全球房价涨幅第一,以逾40%的涨幅,在胡润同学的2016年全球房价指数中?

  房价飙升,通常很惹人厌,尤其是富有正义感的人。但是惹人厌有两种:一种是涨了,我很生气,但只能认了,比如北上广深;另一种是,怎么连你也敢涨成这样,比如合肥。

  我们可以从1958年9月说起。那个遥远的月份,发生了两件事:一是毛主席给合肥写了一封信,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创建。

  毛主席的信是写给时任安徽省曾希圣的。因为,1952年中央定合肥为省会之后,还是有很多意见要把省会搬到芜湖。

  你看安徽之名,取自安庆与徽州(今黄山市),这说明最初这两个城市是最重要的,合肥是排不上号的。你再看隔壁省份:江苏,是江宁(今南京)与苏州的合称,直到现在这两座城市依然生猛;福建也是合称,虽然我们已经不太清楚「建」是哪里,但至少知道「福」是福州。

  毕竟,合肥的底子太薄了。在成为省会前,它的人口只有5万左右,城区不过5平方公里而已,虽然在国家不太平时做过两次临时省会,但都极短暂。

  说得好听点是「襟江带淮」,说得不好听一点是远离长江,也远离淮河。在那个交通落后的年代,远离水路的城市,想要崛起,只怕是妄想。

  当时的合肥实在太落后了。省委去北京开会,因机场跑道太简陋,雨天无法让飞机滑行,只能改乘火车从蚌埠中转,再到北京。

  人心思动,不好。毛主席轻描淡写地给合肥去了一封信,用了两个看起来是商量语气的问号:「合肥不错,为皖之中,是否要搬芜湖呢?从长考虑,比较适宜,以为如何?」

  从此,省会就安心地呆在了合肥。在中国的现行制度中,省会拥有更大的资源调动能力。只有保住省会的资格,才有可能举全省之力让今天的合肥在全国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  1970年,中科大从北京迁入合肥,同样是出于「战备」需要。这种「阴差阳错」,为合肥种下了一个日后意外崛起的诱因。

 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:浙大算是厉害了,但能改变杭州什么呢;改变杭州的,是阿里巴巴。阿里巴巴这种生态量级的超级企业,几乎重塑了今天的杭州。没有阿里巴巴,杭州不过是一座只有西湖的平庸城市。

  你肯定知道,在BAT之外,中国还有一个生态量级的超级企业,科大讯飞。中科大蕴育出来的,它就在合肥。

  前些日子(6月27日),美国权威杂志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公布2017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榜单,科大讯飞名列中国第一、全球第六。

  对比一下BAT在这个聪明榜上的排名,你就清楚了:百度排名全球第五十,阿里巴巴第四十一,腾讯第八。

  科大讯飞不就是做语音识别的吗?是啊,语言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关键,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的「宣言书」,是「宣传队」,是「播种机」。科大讯飞所做的,当然不止是识别,更是收集、归纳、演绎,最终形成逻辑思维能力。它是大数据的入口。

  倘若没有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,中国的人工智能也可以很厉害,但恐怕也只能像阿尔法狗那样下几盘无声的围棋,恐怕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跟你来一场关乎柴米油盐、风花雪月、生老病死的人机交互吧。

  你去看看阿里巴巴对杭州这座城市的性影响。阿里巴巴甚至改变了杭州的城市布局逻辑——当然,这是另一个故事。

  如果不出意外,合肥会成为「中国声谷」。中国有很多「硅谷」,北京、深圳、杭州都号称是,但「声谷」恐怕只有合肥。「硅谷」是IT时代的地理景象,「声谷」属于AI时代的产物。

  目前中国只有三个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」,第一个是上海,第二个合肥,都是年初批下来的;第三个是北京,今年5月份刚批复的。

  为什么是合肥?恐怕多少跟中科大在合肥有关系吧。除了科大讯飞,合肥还有什么?写出来全是看不懂的汉字:「全超导托卡马克」「稳态强磁场」和「同步辐射」,这三大科学装置合肥已经都有了;接下来还要建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」和「未来网络实验设施」,还有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」。

  合肥自己喊出来的新口号是「大湖名城,创新高地」。如果你两耳不闻窗外的这些事,恐怕也会凭直觉这样蛙叫,用井底的黑暗心理:合肥?创新高地?她也配?

  读起来很平淡啊,它佳在哪里?呃,照刚才那么说,「创新高地」是有那么点意思,看起来确实不是在空喊口号;那么,「大湖名城」又有什么玄机呢?

  很多城市都在造新头部,具体到地理上的逻辑,基本上是沿江沿海。最早是上海的浦东新区,沿江的还有广州的珠江新城、杭州的钱江新城和重庆的两江新区,沿海的有深圳的前海CBD和天津的滨海新区。

  你知道的,「襟江带淮」的合肥,其实不靠长江,也不靠淮河,但是它离巢湖还算近。于是,合肥有了滨湖新区。

  合肥干得比城市更猛烈——准确说,是安徽干得更猛烈。滨湖新区不是合肥市主导的,而是安徽省主导的「地理经济学作品」。

  省政府已经搬到了滨湖新区,在2016年4月。准确说,是省委、省、省政府和省政协四套班子同时搬到了滨湖新区。

  这一搬,搬到了大约20公里开外。对于北上广深来说,20公里可能不算什么,但对于尺度本来就偏小的合肥来说,20公里简直够得上一段旅程。

  从前的合肥为什么弱?因为安徽弱。但反过来说也成立:安徽为什么弱,因为省会合肥太弱,起不了经济上的龙头作用。

  没错,这样是容易的;但这只是空荡荡的城市骨架,没有肌肉,没有血循环,这样的新区容易沦为「鬼城」;这样的撤县建区,不过是过过嘴瘾的嘴上风暴。

  合肥甚至连撤县建区都懒得做。正在火速融入合肥的肥东县、肥西县和长丰县,都还不是「区」。对于他们来说,建滨湖新区,远比撤县建区更重要。

  本质上,撤县建区是城乡二元体制的老思维;用头部激活长尾,才是新玩法。今夜的合肥,还不关心撤县建区,只想滨湖新区,这是聪明人干实事的玩法。

  实事上,「县」和「区」似乎没什么大区别了;至少,在合肥,这种区别已经没有在别的城市那么明显。

  如果用看待别城的眼光来打量合肥,你大概觉得合肥的城市骨架还不够舒展。但合肥用了扎实的办法,实质上推进了没有文件、没有口号的「撤县建区」。

  作为一个「迟到者」,合肥地铁1号线年底才正式通车,这才结束了安徽省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。但是,合肥规划了15条地铁线公里。

  这还不包括合肥行政辖区之外的轻轨线。六安,听说过吗?就是那个被誉为「羽绒之都」的地级市六安(恐怕还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座城市),她也建轻轨了,合肥的地铁将接到六安。

  合肥也很知道TOD(地铁上盖物业)之于城市变革的重要性:没有TOD,地铁就只是解决上下班问题的交通工具而已,TOD才是激活地铁价值的关键。

  合肥的决策层,也很了解上海的最新一代TOD项目「万科·天空之城」,了解站点如何开发、城站如何一体、步行动线如何最短……甚至,「万科·天空之城」的规划设计师,都已经被挖到了合肥。

  在城市化极其迅猛的这个中国,「迟到」未必是坏事,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激活自己的「后发优势」。合肥的地铁,可以越过「TOD1.0时代」(地铁边的偶然性开发)直接步入「TOD3.0时代」(有预谋的站点综合开发)。

  3.高浓度释放科大讯飞这种生态量级超级企业的能量,以「中国声谷」的荷尔蒙刺激,让拉开的城市骨架逐渐生长出新产业的肌肉。

  高铁,是这个时代赏赐给城市化的大礼物。要多吃一点高铁红利,最好是「米」字型。武汉有「米」字型高铁网络,郑州也有,但她们早在绿皮火车时代,就已经是铁路枢纽城市。但合肥不是。如果没有高铁,合肥就只是铁路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。

  2016年5月,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,其最大看点是:合肥也变成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,安徽一口气塞了8 个城市进长三角城市群。

  除了那些耀眼的明星城市,绝大多数可以归为「沉默的大多数」的城市,你很难在全国性媒体的首屏上刷到她们,除非悲剧新闻发生时。

  合肥,大概也可以归为「沉默的大多数」。尤其是在省会城市阵营里,她恐怕是「沉默的大多数」中最尴尬的一个,她没有沈阳的重工业,没有西安的厚重历史,没有广州的对外贸易传统……

  但现在,沉默的合肥终于开始发「声」——她将是中国的「声谷」,她可能会是AI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独特城市模型。

 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合肥是中国的拉斯维加斯,一座建在「沙漠」中的奇迹之城。从前的合肥,几乎是历史、文化、、经济的「沙漠」。拉斯维加斯靠的是「赌城」之定位,而合肥是靠中国正在发生的城市化红利与即将到来的AI人工智能红利,以及她对红利的食欲与情欲。

  「合肥不错……从长考虑,比较适宜,以为如何?」今天,你在合肥的长江饭店主楼东墙浮雕上,能读到毛主席的这封信。在《建国以来文稿》第七册中,也能读到。

咨询热线:157017446166
LINK 友情链接: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